3月25日,總投資5億元的南極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智能化改造項目正式啟動,將新建2幢智能化生產車間,建成后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5.1億元。
4月8日,總投資1.18億元的科興電器二期工程開工,新上國內領先的斷路器、環網柜等流水線8條、先進生產及檢測設備120多臺套。總經理姚海明介紹,企業正在建立數字孿生工廠,通過信息、流程、業務的數字化轉型,為實現科興電器 “一主兩翼”戰略構想插上騰飛的翅膀。
這是今年以來,江蘇省泰興高新區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時抓項目建設的縮影。
據泰興高新區黨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蔣杰介紹, “高新區作為泰興高新產業發展排頭兵,就是要引導越來越多的企業依靠科技創新,早日品嘗到 ‘智改數轉’和科技加成的 ‘甜頭’,站到行業制高點。”
如今,在泰興高新園區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啟 “二期” “三期”新征程,但不是簡單的追加投資、擴大生產,而是通過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、全鏈條改造,提升企業的整體能級和檔次。截至目前,園區已經累計創成智能車間9個,上云企業10家,兩化融合貫標企業6家,專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企業9家;誕生800余家創新創業主體,508名高層次人才在此落戶,其中國家級人才23名;國家級環保服務業試點園區、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、國家生態環境導向開發 (EOD)模式試點等一批國字號的 “金字招牌”花落園區。

騰 “云”駕 “數”,攀 “高”賦 “新”,釋放高質量發展 “新勢能”,得益于泰興市提出專門設立全市 “創新特區”,聚焦科技鏈與人才鏈、產業鏈、資本鏈深度融合,以泰興高新區為主陣地,舉全市之力建設和打造優質高端的創新創業生態圈。以 “打造節能環保為主的高新技術集成中試基地”為產業特色的鳳棲小鎮,短短幾年時間,已建成人才科技廣場、文化創意中心、“象寓”青才驛站、博士 (人才)公寓、國際交流中心、綠色金融創新服務中心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功能載體;深度牽手北京中關村、深圳高科園、上海南虹資本等科創行業翹楚,入駐星火眾創、壹能眾創、歌德電商學院等電子商務、眾創空間平臺,引進創新創業團隊80多個;上海綠色技術育成中心、上海虹橋離岸創新中心、中關村 (泰興)協同創新中心同步啟用并實質性運營……
泰興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徐輝說,泰興高新區堅持一手抓高精尖項目的招引實施,一手抓傳統企業及產業的轉型升級,以創新投入帶動產業結構優化、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、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。前不久,第三代全景天窗生產線在江蘇德福來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成功研發。該公司總經理許江華介紹,此條生產線與第二代生產線相比,生產效率提高30%―40%。今年累計研發投入800萬元。
好項目頻頻增資、大項目紛紛落戶,泰興高新區 “宜居宜業”的優勢日益凸顯。一直以來,泰興高新區把厚植生態優勢、培沃發展土壤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。為及時掌握企業和項目的痛點、難點和堵點,園區推出 “微平臺興企點”品牌服務。由園區黨工委班子成員領銜,各職能部門骨干任指導員,配齊服務專員組成13個服務專班,送去量身定制的 “服務包”,指導企業用足、用好、用活各類優惠政策。
蔣杰表示,今年泰興高新區將立足高點定位對標發力,建優 “象寓”青才驛站,主動融入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。促進人才與城市、產業良性互動,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堅定 “建設創新特區,打造產城融合樣板區”目標追求,圍繞做強 “人才、科技、創新”核心競爭力,力爭全省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再上新臺階;系統謀劃項目支撐,確保全年新開工5億元和3000萬美元以上重大項目6―8個;創新賦能扛旗爭先,迭代升級園區 “1+1+1+N”政產學研資創新合作,攪動 “一池春水”,力促發展能級再拔高。
